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收藏本站
首 页 关于本站 本站备忘 站名题字 名家题赠 网上展厅 作品拍卖 综合频道 教学频道 留 言 板 论坛频道

  当前位置:作品拍卖 > 文章当为稻粱谋

   
 

文章当为稻粱谋

■湖南 逸 鹤


硬笔书法天地网 www.ybsftd.com 2003年 4月27日


   小时求学就曾知道一句古话: 文章当为稻粱谋。明自搞文学的 人是不能吃作品,而要靠作品换生活必需的油盐酱醋之类,以供 衣食住行的。心中就猜测,那是不 是文人的牢骚呢?

  前年十二月,我在县城街道上闲逛,偶见人行道旁摆放着几排根雕作品。驻足细品,有白鹤亮翅、双鹤起舞、雄鹰展翅等造型,无不栩栩如生,充满灵性。我良久不忍离去。然而又发现没人问价,甚至观者亦稀,不由感慨:“这艺术品呐……”旁边的记者接过话头,自嘲地说:“现在艺术要向生活讨饭吃了哟!” 我问多少钱一件,“白鹤十元,鹰十五元2”我膛目结舌:艺术品低廉到如此地步,竟无人问津?

  不管文学家也好,艺术家也罢,在社会上生存,那就需要物质,需要钱,毕竟物质决定一切吧。社会上广泛流传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拿搞书法的艺术家来说,除了日常居食的基本生活需求外,还要买纸、笔、墨水,还要出寄信、参赛费,还要买书订报、访师交友……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搞书法的大多数人收人不高,特别是业余作者。如我,每月六百余元的工资,除却养家糊口,保持基本生活,所剩无几了。所以有时要参加一些活动,也得精打细算。记得2OO1年,我有一幅毛笔作品入展全球华人大赛,广东茂名市政府与中国书协发来参观展览的请柬,心中一盘算,往返几百近千的开支,最后只好忍痛割爱。心里老想着那些书坛高手们的精彩之作没有看到,至今还很遗憾。就涌起一个念头:有钱多好啊。

  一位作家写了一篇妻子爱奖金不爱奖状的文章,引起我很多感慨。像自己除了能拿几个工资,就只剩会写这几个字的本领了,老婆如果不希望能从字里蹦出几个子儿来,那才怪呢?其实自己又何尝不如此呢?

  后来,见到很多书友通过办培训班、出书出帖、发表作品、卖作品等方式,搞得红红火火,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就觉得搞艺术赚钱也是有门道、有方法的。心里痒痒,哪天我也能通过书法得几个钞票,那就好了。

  前几天,一位开画廊的朋友向我要字,问我字的底价开多少?第一次有人拿我的字,我都不知道要多少,含糊地说随你的便吧。心中既高兴,又有些酸酸的。

  艺术品本来就是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把它面向社会,走向市场。没必要羞答答的。古人就有订润格的,如郑板桥就把润格写得很清楚明了,幽默风趣。作品成为商品,买者卖者各取所需,买方买它是为了美化生活、陶冶性灵、增
强艺术氛围、提高审美素质,这本来就是艺术品的终极功能和作用。作者卖艺术品,这是艺术家劳动获取报酬,艺术作品服务于大众之道,艺术家如果创作出来的东西,不能走出家门,那与没有创作出来又有什么两样呢?

  知道高甬春、邹慕白、陈文轩、余中元、彭洪顺、李庆绿诸先生硬笔作品“触网”并成交了。就渴望自己也弄台电脑,也像郑板桥那样弄个润格启事,也弄点钞票花差花差。这毕竟拓宽了艺术家谋生之路。

  还是古人说得好:“文章当为稻粱谋。”这“稻粱”作为生活的基本条件是非具备不可的。但若一路猛追,由“稻粱”再而“膏脂”,甚至于“权色”,把钱当作了艺术创作的追求,想来,就与这一古训相去甚远了,且丧失了一个艺术家应有的职业道德。

[本文原载《中国钢笔书法》总第123期《艺苑茶座》话题:“硬笔书法作品网上拍卖”]


版权所有 (C)1999-2005 www.ybsftd.com《硬笔书法天地》网站 站长:史洪清
通信地址:辽宁省东港市1号邮政信箱 邮政编码:118300
联系电话:013842548997 电子邮箱:ybsftd@163.com ybsft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