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综合频道 | 展览频道 | 教学频道 |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 | 签名设计 | 书画市场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硬笔书法天地 >> 展览频道 >> 网上展厅 >> 吴全仁硬笔书法 >> 活动掠影 >> 文章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组图]书法家吴全仁的教育梦         ★★★
书法家吴全仁的教育梦
作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08-15 10:58:57

 

“汉字书写有道,第一个规律就是三分之一对比公式……”吴主席在授课。

 

本报记者 朱嘉钰

写漂漂亮亮中国字系列报道之五

见字如人,有棱有角有弧有度暑假,自治区硬笔书法协会吴全仁主席受邀来我市讲学。第一节课一开始,吴主席就给同学们讲学好汉字文化的重要性。他说:“中国书法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血液里的一种东西。老百姓不懂文化的人也明白,衡量一个人有没有才,他用书法的好不好看来衡量,书法不好大家不认可他。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国文化不光是体现在书法上,琴棋书画都包括在内,还有京剧等一些国粹都是中国文化元素内容,但中华文化里最重要的元素就体现在汉字上。”

  在上午三个小时的授课里,一个个方块字,在吴主席的剖析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它们时而化作图形,时而演绎故事,讲述着汉字演变的大智慧,每讲到高潮的时候吴主席还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故事做出表情动作,逗得学生们笑成一团。

  他劝导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慢脚步,玩玩写字是一种极好的游戏活动。“这可要比玩电子游戏机强多了。因为字是活的,写的越好越漂亮,人的内心就越快乐越美丽,我们内心快乐,外界的压力对我们还能有影响吗?”“玩电子游戏机就等于跟死人玩,你打它,它不痛不痒,你却消耗了大量的时间,死人的时间是无限的,而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死人身上值得吗?”同学们异口同声:“不值”。

 

  吴主席几声爽朗的笑声后又含蓄地说道:“写字要带着自己的感觉,带着想法,带着结构和艺术性,也就是你的字的灵性。我们现在的人不重视写字,可是见字如见人,字就是自己性情的反映。”

“疏密有度,笔划多的字大写,小的字小写,美在对比中体现……”吴主席在做书写示范。

   讲到东这个字,吴主席说:“要敢写,但是不要太张扬,撇横要收,竖钩写长,撇和捺的距离拉开,就非常好看。”实在做到“小而致,阔而达”的境界,用笔硬朗,不保守、却本分,不随意、不跳跃、坚定而讲究。吴主席说:“写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带动思维,并通过写字来修正自己的品性,提高综合文化素质,字漂亮,人生也要漂亮。”

  快接近下课的时候,记者也大胆拿着自己学写的字请教吴主席,吴主席看看记者的字,拿起自己的笔,逐字纠正:“画这个字,田中十字两边不碰才叫灵气,连笔是因为好看才写,不要轻佻,要带着结构意识,比如谢字,言字旁写的小一点,说明语言不比身体力行重要,这里面就带着人生哲学,也是老祖宗的智慧。”

自学成才,有苦有辣有酸有甜

  有人说“心理模式”决定了人的命运,研究人必研究人生的规律,那么有些人为什么一生非常成功,有些人就一无所成?吴主席说:“关键在于有没有从中国文化中掌握我们民族的智慧。” 吴主席1955年出生在河南省西平县焦庄乡。童年并没给他太多的快乐,在那个年代,因为家里被划定为地主阶级,吴主席深受成分论的影响,初中上了三个月,就被赶到乡下劳动。但是奶奶坚信将来孙子定有出息,经常给他讲励志故事,鼓励孙子自学成才。因此他始终没有放弃过学习,他觉得自己应该做个文人,因此白天参加一个工日挣不了几毛钱的繁重劳动,夜里在蝇头煤油灯光下潜心读书。就这样,他自学了初中的全部课程,还熟读了大量中外文学名著。

  1979年,他随父亲来到阿里河,24岁的吴全仁便成了一名林业伐木工。吴主席说,为了挣钱以后能出去学习有自己的事业,自己并不怕艰苦,毅然上山。“冬天山里的清晨遍地冻冰,作业非常艰苦,晚上黑的很早,大多数人都在休息,但我没有浪费时间,我每天都在看书,床头床下都是我的书,文学、历史我什么书都看,我就是喜欢,也觉得文化才是自己真正的归属。” 除了工作需要学习,他还想圆一个梦。

  上小学时,他所在学校的一位老师是县上的通信员,时常有他的文章在县里的小喇叭上广播,这让他很是羡慕。那时他便下决心长大也要像老师那样当个记者。 “后来著名记者佟佩上工地采访,我很想见他,便去找他,他看见我一屋子书,就跟我说不如你看看新闻报道,往报社投稿,做个记者。因为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光靠自己琢磨,我的第一篇稿子写了整整9遍,投到报社,最后被社长精简为一句话新闻,但这就是我的开始。” “我锲而不舍,不断看更多的新闻,接着林业开办通讯员培训班,我尝试写更多的稿件去投,接着顺利成为《林海日报》特约记者。一个月平均能写27篇稿子。” 由于原广播站站长被调出,吴主席被调到广播站。

  在广播站,吴主席敢于提问、敢于总结,首办“综合栏目”,吸取各广播站长处,做到形式内容丰富全面新颖,便一炮打响。清华大学社会人文学院研究生班进修毕业后,他从林业被挖到地方电台,成为了一名正规记者。在电视台,吴主席坚持做实事、敢做事、敢做大,开创栏目,不断有所成就,获得全国“五一”劳模,被提拔为鄂伦春市电视台副台长,并逐渐成为内蒙古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客座教授,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汉字等级考试办公室认定的高级培训教师、硬笔书法高级审评员。

  吴主席说,自学成才就是要真正热爱一样事,尤其在没有外在条件的情况下,自己会主动去创造条件,克服困难也要达成理想。教育孩子也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去热爱,去追求,去克服,去实现,从而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这就是自学成才的意义。

践行文化,有爱有梦有责任

  有担当自小读书时吴全仁就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汉字有一份痴迷,可他对自己的字从来没有满意过。一次他公出大连,无意中看到一则关于“硬笔行书速成法培训班”的广告。于是他就去听了一课。没想到这一听便一发不可收。40多岁的他专心致志地当起“硬笔行书速成”小学生。此后,吴全仁全心地迷上了硬笔书法。他戒掉了成瘾多年的烟、酒……近十年中先后投入了数万元书法学习经费,而家中的各种器具却仍然是几十年前的老样子。他第一次参加“全国机关干部书法大赛”,竟然获得了硬笔行书二等奖;2001年参加“东方硬笔书画家研究会”举办的中国书画大赛,获中年组草书一等奖…… 也就是在这时候,吴全仁听到这样一条消息:我们有个邻国要将汉字的发明申报为他们的非物质遗产。闻此,全仁彻底难眠。他深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失去文化便意味着民族的消失。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文字的灭失就意味着文化的消失。更让全仁痛心的是,随着电脑的普及,各种汉字输入法正在取代汉字的书写,许多中国人的汉字书写能力也在大打折扣。他下定决心肩负起继承传播汉字文化的责任。忧患就是力量。

  2000年在一次新世纪硬笔书法交流会上,庞中华就硬笔书法的传承和推广方向给吴全仁做了指引。吴全仁从此坚定了自己投身书法事业的信心。从鄂伦春自治旗电视台副台长的位置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一头扎进硬笔书法的世界中。 2008年,吴全仁来到呼和浩特市,成立了内蒙古硬笔书法家协会。创办内蒙古硬笔书法家协会后,他便马不停蹄,从东部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到西部的阿拉善大沙漠,在广袤的内蒙古大地,奔走呼号,推波助澜,硬笔书法协会在各个盟市普遍开花。5年来,吴全仁先后在内蒙古8个盟市建立了分会,他所发明的“T”“H”“II”习字帖外观设计,获得了三项国家专利。

  一支支硬笔书法讲师团一次次走进学校,走进军营,走进工厂……一回回精英荟萃的硬笔书法大展在大森林,大草原,大边关成功举办,吴全仁带领他的团队把“塞外书法大讲堂“办得红红火火。在他的学员中有小、中、大学的学生和研究生。有工人、职员、军人,有打工者,有处级、厅局级领导干部。最小的学生只有10岁,最大的有72岁的退休干部……在他的第二故乡鄂伦春,就有他的2000多得意门生。在他的弟子中100多人在各地的书法比赛中获奖,有50多人被吸收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2011年,他们又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了“规范汉字书写百千万工程”。

  吴主席笑言,自己是在做自己应该做并且想用心去做的事,每一次授课,都是把心交出去,把硬笔书法的知识和技术传承出去。吴主席每每说到文化现状便会激动地拍着桌子:“现在的领导不重视书法,国家早在2002年已经下达文件要求全国各中小学开设书法课,但由于下层领导的不重视,学校硬笔书法练习贯彻不利,学校应付开班,走形式,让学校的语文老师当书法老师,是在耽误孩子,不能引导孩子有兴趣写书法,也是在耽误孩子们的时间。” “文化能够塑造人的灵魂,这才是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是要世代传承下去的精神。读懂字、写好字,不仅代表和能塑造自身的美好形象,也是一个有追求的民族该为民族自身负责的方式。现在的中国文化出现断层,国内整个社会文化大环境不好,人们已经触到了道德的底线,现代的人的价值观、社会的规则,都在受到时代历史的和人民自身的考验。那些反人心反道德的东西,人们应该有所醒悟,有所衡量,修正己身,也是在修正整个社会和为人类做出贡献,要做实用的事,做踏实的事,才是一个人真正该做的事。” “教育就是将不好的孩子变成好的孩子,让落后的孩子变得先进,这才应该是教育的目的。而现在的教育优待优秀的孩子,忽略差的孩子,其实是在为整个社会增加更多的问题。”

   吴主席说,现在自己最大的理想就是教好书法,用切实的行动,身体力行、教书育人,潜移默化地感染环境和热爱书法文化的人,让书法文化的复兴梦最终成真。人的精神不能“饿着”

 

编 后

王塔娜读吴老师的成长故事,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吴老师最终弃官从教,以教书来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聆听他的讲课,谁也不会想到他是“半路出家”的老师,因为他的那种具有传教士热情及强烈的教育欲望无不从他的言谈举止中透露出来。“他是教书天才,他的讲课能够安定人心”清河中学的王校长这样评价他,“只有传教精神的人,他的教学才如此让人虔诚地接受,心悦诚服地按照他的引导走进文化殿堂。”

  透过汉字传授中国文化,果真是能够内省、反观自我的。在他的诙谐幽默风趣的言传身教中,很多令学校老师头痛的“坏学生”,无不在空前喜悦的状态下欣然接受他的教育,改变学习态度,而喜欢上学,走向成功者也不乏其人。参加两次学习的明仁小学学生高戬就是其中的一位,“我喜欢听吴老师讲课,他是我认识的老师中,鼓励我最多的老师”。

  通过剖析汉字,“放大”汉字中的文化内涵,又通过传授科学的书写方式,汉字横竖撇捺带来的快乐,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充满好奇的心。教育是一方热土,你播下什么就收获什么:播下良好的心态,收获积极的思想;播下“道德”,收获“爱心”;播下“文化”,收获“智慧”;播下“应试”,收获“功利”;播下“素质”,收获希望…… 每个家庭生活各异,孩子自然个性万千:勇敢、懦弱、自信,消极,进取、后退。

  而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能够像铁路护路工人一样,通过敲打到孩子们最关键的“部位”,对症教育,这是教育的艺术。可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心理出现健康问题的越来越多,这是我们的教育的确走进了一个怪圈——应试教育下孩子必然“精神饥饿”。人的精神不能“饿着”!复兴梦的实现需要文化滋养下的精神力量。教育承担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生命精神上的延续。“教师只有播下坚定的信念,播下坚韧的品质,播下不灭的希望,才能收获身心健康的人才。而国民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工作学习,就预示着我们国家将以什么样的状态运行。”对于弃官从教的理由,吴主席的回答,令人肃然起敬。

  百花怎有读书香,万事怎有为师乐!

 

文章录入:ybsftd    责任编辑:ybsftd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自助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律师 | 投稿须知 | 汇款方式本站地图 |

    硬笔书法天地官方网址: www.ybsftd.com
    Copyright © 1999-2017
    备案:辽ICP备05000068号
    联系电话:13521539556
    Email:[email protected] QQ:309800123 QQ群:18749320(已满) 
    站长:史洪清
    知道创宇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