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综合频道 | 展览频道 | 教学频道 |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 | 签名设计 | 书画市场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硬笔书法天地 >> 综合频道 >> 本站传真 >> 文章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河南文艺界里程碑式的大
更多内容
君子坦荡荡 ——读张海先生《学书三题》         ★★★
君子坦荡荡 ——读张海先生《学书三题》
作者:小 荷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2-03 08:15:53

 

  在书法艺术界众所周知张海先生是当代卓然大家。2003年6月23日《书法导报》刊登张海先生的《学书三题》我拜读后,很有感触;现顺着张海先生文章的步骤“顺藤摸瓜”,于此不揣浅陋谈些个人观点。

    一、 成熟与不成熟

  唐代孙过庭《书谱》中有句名言“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这句名言是依据历史上诸多书法大家而总结出来的;张海先生今年62岁,和历史上的许多书法家一样,正逢“人书俱老”硕果累累之际。可以看出张海先生是在用言简意赅的方式,给自己从艺多年的成果作一简短的总结,方家虚怀若谷之举可见一斑;更是说明一个极为客观的自然规律,一个艺术家的成功成名绝是不偶然的。一是健康长寿的年龄(如齐白石);二是在书法上前人有“三要”,清代杨守敬则在“三要”的基础上又补充了二条,即:要有“天分”、“多见”、“多写”、“品高”“学富”。这也是成就大家的主要前提条件。陆维钊先生则总结的更有针对性:“不能光埋头写字刻印,首先要紧的是道德、学问,少了这个就立不住胜,要淡于名利,追求名利就不能静心做学问”。做书法艺术归根结底就是做学问,张海先生身为书法艺术名家的同时,更是一位书法艺术学问专家,能够用“艺无止境,勇于否定自己,积极探索等精神”严于律已,这无疑给当今书法界有自知之明的有识之士树立了典范,可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近年来,我在书法艺术学习的道路上刚刚走出一小步,也取得了一点小成绩。在沾沾自喜的时候,蓦然回首惊恐地发现,就凭自己的小聪明取得的“成绩”,可谓“蚍蜉之撼大树也”,失笑于方家。同时也深深地认识到30多岁的年龄正是经事与学习的时刻,需要学习和加强和东西太多太多,书法之路是一条难以走完的艺术人生路。

    二、贬与褒

  不论什么领域,多数是愿意听好话者多,而真正做到闻过则喜者少。一些人或因办过个展或出过专著或书法作品多卖了几个“孔方兄”,多吃了几次大宴,便目中无人,自以为是找不着北了!若仔细地琢磨琢磨又何必呢?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韶华转眼即近也是弹指一挥之间的事,更何况在书法艺术的历史长河之中,更多的是大浪淘沙,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名垂书法艺术青史,见诸于经传之上?贬也好褒也罢古已有之。书法史上有贬苏轼之书形同“墨猪”,赵孟俯之书被贬之为“媚俗”,或王羲之之书被褒之为“行云流水”或颜真卿之书为“雄强”等等不一而足。贬与褒极大地存在着个人思想成份,若心态摆平了,也就若无其事了;而这其中关键是还有一个欣赏与批评的问题。

  一是欣赏问题。一件极富艺术性的书法作品,不同的欣赏者会有不同的欣赏角度、欣赏水平和能力。受个人的学识所限,欣赏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也很难达到整齐划一。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不可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度完美,更难以无懈可击;也就是相对性而言之,否则就难以有“断臂的维那丝”。

  二是批评问题。书法艺术的批评一直以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书法批评的道路上荆棘从生,举步维艰。好的书法艺术批评会以科学的理论引导人,但失之瞎子摸象的也不少,关键还是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犹如张海先生所讲“不论贬或褒,都将通过自己的认识来决定取舍”。“褒”,对自己有益的虚心接受又何乐不为,而“贬”则通过自己独到的见解坚持自己自信而又不盲从,更是未尝不可。

    三、从师之道

  韩愈有“师,传道、授业、解惑”之名句,或所谓“名师出高徒”等,足见老师在任何一领域之中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说没有是无师自通的。从理论上讲应该是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但最终的结果应该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名师指点,可又毕竟是少数人能有的条件。现在的许多名家,一般是不肯轻易收门生的,生怕坏了自己的名声。也更有一些不知轻重的人,拿着与名家的合影照片,便立马标榜与“某某恩师在一起”,或把某老师在某场合所做的品评,当成金口玉言,实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而这种“作秀”在当今坛因受虚荣或利益所驱,而大有人在,实在令人难过!孰不知那位恩师在别人面前是不承认那个“高徒”的。

  还是张海先生说的好,对于老师首要的是要从心仪上去正确对待老师,更要有自己的标准,“当仁不让于师”,对于任何人都要择其善而从之。

  我在业余学书的道路中基本是以书本为师的路子,但对于有真才实学的人,都视为我之师也,三人行必有我师。虽然在某些方面也不弱,但我也十分情愿地甘为下风,遇有机会,也会不失时机地向他们请教请教,很想得到垂青;但遇到的情况如今还使我记忆犹新。

  一次在书法函授大学上完课在教学部我买宣纸时,来了一位小有名望的老师,我便不失时机地拿出自己“精心创作的书法作品”去请教。这位老师端详了一会,还拿起了我的作品对着闻了闻,便说,“你的作品怎么有一股臭味”?怎么会有臭味,我哑言地看了看他。事后我才明白过来,他是在指桑骂槐地说我“乳臭未干,你这字也值得向我请教”!后来还遇到的什么“你的字很有灵气”,“喜欢我的字,我出的书你买了没有”等等,这样的老师不从也罢,更在我的心中深深地埋下一句话:“这样的老师,我想说爱你不容易!”

  当然,最让我感动的时刻也还是不少的。如去年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对甲骨文书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但苦于有关甲骨文书法方面的资料极其难找的情况下,我试探着给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甲骨学专家王宇信先生发了一封信,事隔一个多月原以为石沉大海。出乎意料的是王宇信先生百忙之中传来佳讯,不但在信中说明甲骨文资料方面难找的几个方面的原因外,还语重心长地指出:“学习甲骨文书法应以识字为第一要义”等,还明确的指出,名师就在我的身边又何须去舍近求远。王宇信先生为我指点了迷津,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一封回信既使我如愿以偿地购买到《甲骨文字诂林》等书,更坚定了我学习甲骨文书法的决心和信心!

  恨我与张海先生无谋面之缘,但能够有幸拜读其《学书三题》这样沁人心脾而又启人心智的文章,又不失为憾事。更愿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看到或欣赏到更多的老艺术家老前辈的此类文章,以启后学。最后,还是让我们一起共同祝愿,像张海先生这样坦荡荡的君子心想事成,桑榆无限,艺术无限,精品无限,好人一生平安吧!

文章录入:ybsftd    责任编辑:ybsftd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自助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律师 | 投稿须知 | 汇款方式本站地图 |

    硬笔书法天地官方网址: www.ybsftd.com
    Copyright © 1999-2017
    备案:辽ICP备05000068号
    联系电话:13521539556
    Email:[email protected] QQ:309800123 QQ群:18749320(已满) 
    站长:史洪清
    知道创宇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