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综合频道 | 展览频道 | 教学频道 |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 | 签名设计 | 书画市场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硬笔书法天地 >> 综合频道 >> 各抒己见 >> 文章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情寄书苑 笔耕墨海——李
大连市首届“万基杯”书
叶剑的书法追求
江苏油田举办成立30周年
大连首届“万基杯”书法
书法(写)是青少年学生
书法·天道酬勤
启功先生的书法“载体”
书法·铁石梅花气概 山
更多内容
书 法 断 想         ★★★
书 法 断 想
作者:陈东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01-25 08:40:22

  书法作品是用宣纸书写的。这种只有书画创作才用得着的宣纸,时下在物质充盈、吃穿用的东西应有尽有的县城里, 平日还很难买得到。要是哪位书家创作急需,时常要向艺友借用。由此,想到孩提时代,因为穷, 年青人说亲,还要向别人借一条象样的裤子和一双鞋子,要不然真难走出门。想必借宣纸和借裤子都是不体面的,但借裤子至多是显得寒伧,而借宣纸更是显得无奈。                                   

    70年代, 我写字用不上宣纸, 或者说连宣纸都没见过。 除了能在商店里买得到的描红练习本外, 学校里油印用的普通8开白纸是我练习书法的最好材料,  我居然常用这种白纸创作作品向上海的《书法》杂志投稿, 结果都是: 作品拟不采用, 欢迎继续来稿。

    80年代, 我开始用上宣纸。 那时是一张一张地买, 而且大多也是四尺普通宣纸, 想创作一件比较大的作品,还得把两张宣纸粘接起来写。县城只有一家文具店偶尔经营这种被称为奢侈品的宣纸, 老板觉得物以稀为贵,为卖好价钱,有时还别出心裁地把整刀全张宣纸裁开来卖, 让我们哭笑不得。

  90年代初,我对宣纸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不单是用上单一的四尺、三尺宣, 还能买到五尺、六尺, 甚至是尺八屏的宣纸。 从质地上还不断的用上了上乘质量的各色宣纸。 购买时也从一张一张的到10张、20张甚至半刀(一刀为100张)的买。可谓不断进步。

  90年代中叶,我也学会了算经济帐。书家用宣纸,有如人吃饭,少不了。几十张的买不如整刀的购买划算。此时宣纸厂家也异军突起, 兴起邮购热。哪里质量好价位低就往那里买,而且是三五刀的买。一时间, 各地宣纸厂家的样品广告信雪片般地飞来, 让你应接不暇。

  再接下来, 更有专职人员上门服务, 安徽、四川的都有。我在办公室或在家里就能挑上我自已喜欢的宣纸。说实在的, 现在买宣纸比上超市购买东西快捷、方便。

  人的嗜好还真不一样。我高中毕业后就学会了抽烟。 那时候虽说有一份做教师低薄的工资,常常是一分钱掰成两分用,花钱总是精打细算。记得一次身上穿的背心实在“百孔千疮”,不能再穿了,该买新的啦。但挡不住烟瘾,宁可买烟不买新衣,把一点零用钱用在“刀刃上”,那是那个年代的事,这就是我的德性。前些年建了房子,装修和添置家具成了家庭支出的重心,花钱同样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资金同样用在“刀刃上” —— 书房装修。结果是房子装修简洁明了,书房“全副武装”,单是书案就花不少钱。我还是那个德性。

    小时候对字的感知,只观其表,觉得字歪了不好看。到了十几岁才逐渐对字有了兴趣,久而久之,开始对写得一手好字的人产生了羡慕,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埋怨起自己的字写得不好看。过几年,我的字渐渐写得工整漂亮, 还学会了评判字的美与丑,甚至连名家古帖都觉得“丑”。

  这就是写字。

  到了参加工作,有机会接触书家,看各种展览,而且按老师的要求,开始临摹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孙过庭、王铎、米南宫诸体。临摹是件枯燥乏味的事,  老是觉得比干活还累。而每每临有所得,还真觉得自己的字很像那么一回事,漫漫的还能咀嚼出字的味道来。有时毛笔不好使唤,还会自己给自己大发雷霆,甩坏了笔,砸烂了书。

  书房里历代名家法帖、书画报刊渐渐多了起来,只要有闲暇的工夫,看看比比,觉得那些“丑”字不丑了,倒是越看越美。

  这就是书法。

  当下兴起艺术热。

  李兄是机关秘书,在小报上常有他的新闻见报,于是人们便称呼他为作家。
  方弟爱吟诵几句唐诗宋词,也写过几首自由诗,他便以诗人自居。
  老张平时爱唱几句,眼下时兴的卡拉OK,许多场面少不了她,又是老女干部,又是老领导,周围很多人还都恭维她, 说她就是歌唱家。

  殊不知,大凡国人应该都会写字,因为字是人们最基本的交际工具之一,有如人人会说话一般。只是中国的方块字难写,或工整、或零散,在所难免。字写工整了,叫“漂亮”,于是管写飘亮字的人都叫书法家。

  作家、诗人、歌唱家、画家、书法家何其多?

  朋友常在一起聊天, 偶尔有人问我, 时下展览不少, 你好象还没有办过个展吧? 我说我没办过。

  时下接触展事甚多, 略知一二。办展者的初衷, 大概是眼下时兴事吧。 且不说协会、单位举办展览, 书画家个展从备稿、选稿、装裱到布展, 办一个展事, 少则数千, 多则数万。举办者忙忙碌碌, 总是想带给人们一点信息, 看看画得怎样, 写得如何, 过后还想让观赏者恭维几句。 可往往事与愿违, 现在每次展览观者面孔常熟, 或看门道, 或凑热闹, 或是来瞧瞧自已的作品挂了没有, 除此而外观者寥寥。 有时举办者想办法邀请各层面人士来观展, 人家就是不买你的帐, 原因何在? 道理很简单, 那就是他们对观展感到乏味。 这就是数千数万元的代价。所以说我还没有办个展。

  办展览不单是艺术家成果的展示, 更需要有社会的氛围。

[作者:陈东河 中国书协会员 供职于福建省南靖县教育局(36360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自助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律师 | 投稿须知 | 汇款方式本站地图 |

    硬笔书法天地官方网址: www.ybsftd.com
    Copyright © 1999-2017
    备案:辽ICP备05000068号
    联系电话:13521539556
    Email:[email protected] QQ:309800123 QQ群:18749320(已满) 
    站长:史洪清
    知道创宇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