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综合频道 | 展览频道 | 教学频道 |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 | 签名设计 | 书画市场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硬笔书法天地 >> 综合频道 >> 各抒己见 >> 文章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笔法教学如何引导师范大学生进行审美追求         ★★★
笔法教学如何引导师范大学生进行审美追求
作者:李汉宁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06-29 04:14:04

  二、引导学生运笔时,追求手的多方位运动

  丰富的笔画形态来自于手多变的运笔动作,书法家挥手运笔时,可以说是手执笔在宣纸上起舞,这是一种立体的运动,一方面要前后左右平面运行,另一方面要伴随着上下提按运动,加上徐疾行留,很合乎人的生命节律或生理运动地进退返转自如。书法的这种立体运动能使笔画产生强烈的力感和节奏感,比一般写字的动作难度较大得多。强调这方面的追求很有必要,主要内容如下:

  (一)方向变化

  实用的书写要求笔画清楚完整便是,但书法笔画为了具有欣赏价值,要求有美感和丰富的审美层次,从起笔到收笔常常不能一溜了之,比如捺画,实用书写只写成一条直线即可,先向右下再向右写成两个方面,笔画显得有弹性,而在字底用的长捺,为了不使它单调乏味,先横后向右下再向右上写成三个方向,有俯有仰,生动有趣,这种多方向多角度的变换运动在艺术表现力最为强烈的草书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人们常常用“龙飞凤舞”来形容草书作品,其所指的是草书笔画的手法运动是灵活多变的。

  王羲之《兰亭序》的笔画因字形而上下连结、左右映带,纸面上所产生的这些美丽牵丝都是手多向运动的结果。也许有人会说这种运动在草书里才会明显使用,但我们看唐褚遂良行楷《阴符经》的运笔简直就是纸上芭蕾,一个很简短的笔画都会包含着复杂的动作,这是艺术审美的需要,好比时装表演中模特的“猫步”一样,拐来拐去的交叉步法是为了能更好地把人亭亭玉立的身姿和服装的魅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日常走路特别是劳动中是不必要的。

  (二)提按变化

  平面上手的运动,能产生前后左右不同方向的笔画形态,这种运动产生的笔画粗细一致如铁线,仅有这样的线条无法迎合构字时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在唐楷中,我们发现草字头左右两横都有粗细变化,左横为左粗右细,右横为左细右粗,这样可以避免草字头中间空间的紧迫感。另外,笔画有粗有细,时而有饱满丰腴之态,时而又有纤细清丽之貌,正如姜夔所说:“瘦者如山泽之癯,肥者如贵游之子”,内涵丰富。再次,手的上下起伏运动是正常的生理运动的表现,世上不存在永恒的起或永恒的伏,起伏总是交错运行。起伏的概念事实上是节奏的概念,忽视起伏的存在将严重影响书法线条的表现力,后汉蔡邕所谓:“唯笔软则奇怪生焉”,指的就是依靠柔软的笔毫再加上起伏的动作节奏所导致的“奇怪”效果。即使是坚硬的钢笔笔尖,借助手的压力,依然会有轻重不同的笔画出现。

  (三)速度变化

  柔软的毛笔所按压的程度、墨量的多少,宣纸的渗比率,都将决定线条的效果,而其间起统帅作用的,则是速度的快慢。行笔速度快,笔画易干燥枯涩,行笔速度慢,笔画则会滋润或晕化。纵笔疾书,枯笔多则有郁勃之象,畅笔多则有佻滑之感;缓毫慢行,过湿则有臃肿之态,过干又不免估倔之势。张旭草书《古诗四帖》那狂风骤雨式的笔画与秦篆李斯《峄山碑》那平和稳健的笔画来自两种不同的运笔速度。不同的书体、不同的风格,运笔速度不同。而同一种书体各个笔画的速度也不同,如楷书横画前半段为加速后半段为减速,后半段的减速是因为笔画要结束了,该“刹车”了。撇画的书写则是加速运动,这样才能使撇画出锋锐利。在捺画书写中,行至捺脚时要放慢速度,因为要改变方向向右出锋了,这和骑单车经过拐弯处要减速一样,是运动的一般规律。

  为了完成一个笔画的书写,有时需根据笔锋、墨量来调整运笔速度,如笔锋压扁散开了,为使其恢复弹性,要放慢调节;墨量多了,为了不使笔画成“墨猪”可加快速度运行等等。

  三、引导学生认识笔锋着纸的各种类型和产生的形态

  书法的笔画是笔锋在纸上运转而直接完成的。因为笔锋柔软,不同的着纸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形态。一个只会写钢笔字的人,拿起笔去临摹古代书法作品,要准确地写出这千姿百态的笔画形状,恐怕还是束手无策。笔锋该从哪里入?从哪里出?笔锋在笔画运行中如何摆动?这都是笔法的重要内容。教学中,值得让学生弄清以下三点:

  (一)中锋和侧锋

  所谓中锋,是书写时“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蔡邕《九势》)。中锋运笔时,笔锋是往后摆的,即笔锋所指的方向与运笔方向相反,这种行笔方法能使笔画外廓光洁。在传统的书学中,常用“锥画沙”来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锋行笔,墨渗到纸面上,笔画中心墨浓两旁变淡,好象锥尖在沙子上划过,其沟痕中间深而旁边渐浅。

  所谓侧锋,就是运笔时笔锋偏于笔画的一侧,这种运笔经常会使笔画的一侧残缺,一边浓一边淡。

  中锋用笔厚实、丰腴、有立体感,是园柱形;侧锋书写则相对薄削、偏平、棱角外露,呈铁片状。中锋含蓄之美更接近于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书法的用笔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一个没练过书法的学生,在纸上乱写乱画,到外都会有侧锋出现,但中锋运笔则需要主动去调整才能达到,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多体会中锋运笔的方法。

  (二)藏锋与露锋

  行笔过程中,将笔锋藏在点画之中,不露出锋芒,叫藏锋;若笔锋露出笔画的外边缘则叫露锋。藏锋运笔,笔锋含于笔画之中,有内刚外柔、含蓄沉稳、浑融厚重之感;露锋运笔,笔毫锋芒外露、棱角突出,有潇洒奔放、飒爽飘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续书谱》中说:“有锋以耀其精神,无锋以含其气味”。在笔法教学中,藏露锋的训练,重点应在笔画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说:“一笔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当,则画无不美”。藏锋起笔,要将笔锋逆入,如篆书、颜体楷书,露锋起笔即按运笔方向顺入,行草书的笔画用得比较多。收笔时要表现为藏锋则需回锋收笔,如唐楷,而要表现为露锋则提笔出锋,如悬针竖。学生研习应对藏锋用笔多加注意。

  (三)转锋与折锋

  转锋是运笔过程中,笔锋方向渐渐改变,行笔线路为圆转。折锋是笔锋方向突然改变,行笔线路为方折,两种用笔方法产生的效果不同,即“转以成圆,折以成方”。

  所谓“转以成圆”,意思说转锋能使笔画呈浑圆弧形,在运笔时,笔锋逐渐转绕,使笔画外形圆,笔锋内裹于笔画中间。所谓“折以成方”,意思是说折笔能使笔画成方状,在运笔时,笔锋稍提起然后突然改变方向而行,使笔画外形有方角出现。转、折锋用于笔画的起收和转折之处。

  转锋用笔流畅轻顺,给人圆柱体感觉,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为典型,折锋用笔斩截劲健,给人生铁板的感觉,以龙门造像记为最明显。圆转属阴柔之美,方折则属阳刚之美,在古代的各种作品中,很少有绝对的方和绝对的圆,一般书家都是方、圆兼用,转、折锋交错进行的。

  综上所述,师范大学生的笔法教学,要提高学生书写笔画的艺术性或美感,必须通过引导他们对古人书法作品或范字的观察对比,改变观念,提高认识;同时培养他们的手腕运笔规范,追求书法艺术运笔中所谓的提按顿挫、徐疾行留等等动作,改变他们的不良书写习惯;再次是引导他们充分领会各种笔锋的铺设方法及其产生的笔画效果和审美特征,提高他们的模仿和表现能力,从而使眼、手、心合一,在以后书写中增强笔画的艺术魅力。
  
  
[参与文献]
  [1]陈振濂著.书法美学[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2]祝敏申主编.大学书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3]韩夫、戈弋主编.书法教程[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
  [4]陈振濂著.书法教育学[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1992.
  [5]路棣主编.书法教育1998年第一辑[J].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6]路棣主编.书法教育1998年第二辑[J].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

作者简介:
  李汉宁,男,壮族,1966年2月生,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书法讲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88年起专职从事书法教学工作,1993年9月至1994年7月在中国美术学院书法进修班学习。篆、隶、行、草、楷五种书体的作品全部入展过广西书法展,行草书作品曾入展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有十余篇论文入选广西历届书学讨论会或发表在各级刊物上,另有《结构教学法》获得1996年广州市书法教学理论成果奖。
  通讯地址:广西百色市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
  邮        编:533000          电话:0776-8805808       2828808
  E-mail:lhn808@sina.com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ybsftd    责任编辑:ybsftd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自助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律师 | 投稿须知 | 汇款方式本站地图 |

    硬笔书法天地官方网址: www.ybsftd.com
    Copyright © 1999-2017
    备案:辽ICP备05000068号
    联系电话:13521539556
    Email:[email protected] QQ:309800123 QQ群:18749320(已满) 
    站长:史洪清
    知道创宇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