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如今不论单位还是个人,要想请书坛的一些名家、大腕题字,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而笔者却很顺利地在一年中两次得到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的题字,这对于我这样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书法青年来说,不能不算是一大幸事。
笔者曾在内地一家地方党报从事新闻工作多年。1999年2月,笔者在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首次“中国书法兰亭奖”评选中荣获“新人奖”,应邀赴京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书展开幕式,这才有机会第一次见到仰慕已久的沈鹏先生。
记得那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观展者甚众,把整个开幕大厅围得水泄不通。开幕式刚一结束,沈鹏先生就被一群狂热的书法爱好者围了起来。有的请他合影,有的请他签名留念,忙得沈老不可开交。他好不容易才得以脱身步入展厅观看作品,当沈老走到我的参展作品前时,我急忙分开众人挤上前去请沈老指教。沈老看了看我,又抬头仔细看了看我的作品,关爱地说:“年纪轻轻,能写出这样见功力的草书,坚持下去,一定有前途。”见沈老如此亲切和蔼,平易近人,我十分激动,便拿出随身带去的一张《淮南日报 · 下午版》,贸然请沈老为本报题词留念。可现场既无毛笔又无宣纸,沈老爽快地说:“就用钢笔写吧。”我连忙掏出一迭文稿纸,用皮包垫着,捧到沈老面前,沈老拿出一杆签字笔,稍加思索,写下:“先导,服务,信息,发展。题奉淮南日报下午版,沈鹏,一九九九年春节”。手捧这件珍贵的题词,我连声向沈老道谢 。他又欣然同我合影留念。
得到沈老的题词后,我激动得当天下午就将题字传回报社。第二天,本报(《淮南日报 · 下午版》就把这件题词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出来,并配发了我写的一篇介绍短文。
1999年12月下旬,报社领导派我赴京邀请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领导为本报创刊50周年题词。在京期间,适逢“第七届全国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我萌生了再次请沈鹏先生题词的念头。12月28日上午,当我赶到中国美术馆后,书展开幕式已经举行。我连忙钻进人群,挤到前排一看,沈鹏先生正在会场中致辞。我的心里不由一阵欣喜。等了好半天功夫,开幕式终于结束了,潮水般的人流涌进各个展厅。我就在人群中来回穿梭,搜寻沈老。终于我在一团人群中发现了沈老,还未等我走过去,只见沈老分开狂热的观众径直走进展厅外的一间休息室,我赶忙跟了过去。可是,休息室外有几名工作人员把守,外人不让进。我急得在门口来回张望,生怕错过了这次难得的机会。就在这时,沈老走到门口喊人,我连忙掏出“新闻记者证”迎上前去自我介绍。沈老似乎对我还有印象,便让我随他进屋。我忙递上报社的一份创刊50周年题词邀请函,请沈老过目。他看后说:“可以,只是这里没有纸笔,要不回家再写吧。”我四下一瞅,见一旁的茶几上正好放着一杆与会嘉宾签名用的毛笔和一盘墨汁,便忙从包内掏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小张宣纸铺在茶几上。沈老一见,笑了:“早就有备而来。”他沉思片刻,提笔俯身写下了几个苍劲洒脱的大字:“淮南之声。书奉淮南日报,沈鹏。”写毕,沈老又欣然同我合影留念。临别时,我执意要到沈老家登门致谢,老人却一再婉言谢绝。
多么可敬的老人啊!作为中国书协的领导者和书坛名家,沈鹏先生不正是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倡书坛正气、开书界新风吗?让我们广大书法爱好者对他也多一份理解和支持。
[本文由作者岳向东提供 原载《书法导报》]
|